儿童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园地 > 儿童保健 >

宝宝总爱抓耳朵,背后你不知道的秘密

来源:   时间:2020-12-02 10:11:29   点击:
宝宝总爱抓耳朵,背后你不知道的秘密
 
  在儿童耳鼻喉科门诊,经常会有因宝宝“爱抓耳”为主诉来就诊的家长,宝宝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习惯抓耳朵,自己把耳朵抓得红红的,有的甚至都抓出了血!这是什么病吗?需要去看医生吗?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一 .好奇心
  在宝宝3个月左右时,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最开始可以去探索的就只有自己的身体了。细心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仅仅是抓耳朵,他们还会吃手指、抠鼻子、啃脚丫、用口水吐泡泡。如果无聊了,也会把耳朵抓起来摆弄,生气的时候、困的时候宣泄情绪,也可能会用力抓耳朵。但是,像把耳朵抓破出血的情况,家长就要多多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建议家长可以和宝宝说说话,做做小游戏,或者带宝宝出去走走。
  二. 长牙期
  宝宝出牙期时,口腔牙龈会出现轻微的疼痛、不适,可能引发轻微的耳痛不适,他们还可能错误的把牙龈肿胀的疼痛当成了耳朵疼痛,使劲揪耳朵还一副很不爽的样子,动不动就哭的,家长可以观察看看是否是宝宝开始长牙了。这时可以观察是否有牙龈红肿,流口水和易发怒,这个时期建议妈妈给宝宝备一个磨牙棒或者咬牙胶增加啃咬和味觉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 各种原因造成的耳痒
  1.耵聍堵塞
  耵聍是由耳道耵聍腺分泌的,大多数呈薄片状,少数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这些耵聍在耳道内,粘附外来灰尘,并滋润保护耳朵皮肤。正常情况下耵聍借打哈欠、吃东西等下颌运动自行排出。有些孩子可能出现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的现象,称耵聍栓塞,有时耵聍晃动会引起嗡嗡的响声,如果发生堆积,完全堵塞耳道,可能会引发耳闷等不适。
  如果发现宝宝耳道耵聍持续大块堵塞不能掉出,需要就诊小儿耳鼻喉医生协助处理;不建议自行使用棉签伸进小婴儿耳道进行任何操作,可能会擦伤耳道壁、将块状耳屎推向更深处甚至损伤鼓膜、直接戳伤鼓膜造成穿孔;洗澡和游泳之后,不建议常规使用棉签伸进耳道擦拭,棉签清理耳廓是可以的。
  2.耳廓及耳道湿疹
  耳廓湿疹主要发生在耳廓前后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甚至耳道的外部。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耳道外 1/3 被覆较厚的皮肤,有耵聍腺、皮脂腺和毛囊,同样,也会长湿疹,因为耳道空间狭小,更容易发生分泌物痂块堆积堵塞。湿疹会带来明显瘙痒不适,小婴儿会因此不停搔抓,用手指插入耳道口挠,有的宝宝可因此影响睡眠和食欲。这样的宝宝通常面部、头颈部也有湿疹生长。
  耳廓湿疹处理方案同其他皮肤湿疹;耳道内湿疹时,可能有较多分泌物及痂块堆积,需要面诊耳鼻喉医生清理,保持耳道清洁、通畅,医生根据局部病情轻重选择局部用药。
  3.耳道异物 
常见碎头发、小虫子等。耳道内的碎头发常见于经常剪发的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如果是小婴儿,通常是成人衣服上附着之后进入宝宝耳道;尤其是进入较深在鼓膜前方,会因为鼓膜的震动,带来明显的痒感。但不用担心,碎头发不会带来危害。通常可自行排出,若因此产生明显不适,医生会协助清理取出,可以直接取出或进行耳道冲洗。
  4. 耳道霉菌、真菌感染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不洁净的采耳可能会继发霉菌、真菌感染,会引发非常剧烈和持续的瘙痒;长时间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流脓的情况可能会并发。小婴儿中这种情况少见,需面诊医生处理。
  四.中耳炎
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的发育不完善,形状又短又直,管腔相对较宽,咽鼓管的一端即鼻咽部开口处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鼻咽部的细菌、病毒及痰液等很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特别是婴儿呼吸道感染,更容易引起中耳炎,引起耳痛等不适,当宝宝抠耳朵时首先要排查中耳炎。早期用药,消炎止痛,耳朵不舒服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总之,如果发现宝宝爱抓耳朵,需要家长们仔细观察,发现病因,如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帮助。

 供稿:五官科 田昌书
关闭
关闭